探索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新路径
更新时间: 2022-09-14 12:00:00 编辑:尧强 文章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张斌
[导读]
*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山东省全面贯彻落实*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改革攻坚,全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策性难题,推动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历史性突破。
坚持“国企姓*”,坚定不移加强*的全面领导
坚持*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最大特色和根本保障。2018年6月13日,*总*在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不放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改革重在坚持*的领导、要在坚持*的领导。坚持*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近年来,山东省把坚持*的领导、加强*的建设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以*总*重要论述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层层压实*建工作责任,国有企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改革持续深化提供了有力*治保障。
突出抓好*治建设。山东省委、省*把国企改革作为重大*治任务,多次召开国企改革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成立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瞄准世界一流,向全省国有企业发出再攀高质量发展新高峰动员令。高质量开展*史学习教育,推动省属一级企业及建立*组织的各级权属企业全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近3年累计培训4万余人次。健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机制,省属一级企业全面建立跟进督办制度。开展全国国有企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积极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在省属企业逐级开展*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责任和抓基层*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企业*组织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直接挂钩。实施*建强基、品牌、头雁、对标、激励“五大工程”,推进*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和过硬*支部建设,省属企业评星定级*支部占比超88%、过硬*支部占比超70%,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模范。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出台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机制。省委、省*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全省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分别给予重奖。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容错纠错正面清单,明确27条容错情形;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风采,全面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
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坚定不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018年3月8日,*总*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战略智慧,更是高超的方法论。近年来,山东省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剥离低效无效资产,大力推进重组整合,提升国有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发挥了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全力聚焦主责主业。加强省属企业主业管理,明确每户企业主业不超过3个,并实行主业动态优化调整。加强投资监管,建立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要求主业投资占比不得低于90%,近两年省属企业主业投资占比均超99%。实施省属企业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专项行动,通过股权转让、关闭注销、转型主业等方式,列入清理整合计划的 388户非主业企业完成清理退出。
强力推进战略性重组整合。坚持“一盘棋”整合全省资源,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实施“强强联合”,在高端装备制造、能源、高速公路等领域打造了一批行业龙头。实施“跨区域整合”,在港口、机场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一体化产业集团。实施“专业化整合”,在人才、康养、环保、文旅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企业。成立省级人才集团,一年间落地6家“人才飞地”,引育人才6800余名。
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聚焦剥离低效无效资产,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从劣势企业退出,列入全国清单的275户省属“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建立国有企业和*合力分担成本机制,全面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全省国有企业所办915个市*设施、163个社区管理机构全部移交地方,“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全省107万名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管理,省属企业封闭运行的社会保险全部纳入地方统筹,企业实现轻装上阵。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18年6月14日,*总*在浪潮集团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扛牢创新主体责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策,将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制定标准、转化技术成果等纳入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对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按2倍和1.5倍加回。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明确要求研发投入增长率要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确保研发投入力度只增不减,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着力加强人才引育。坚持*管人才,突出“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近3年累计实施127个省属企业*委*抓人才工作项目,新增柔性引进和合作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90余人。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推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全方位激发科研人才积极性。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和决策权。
聚力加码平台建设。推动省属企业集聚优质科创资源要素,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要求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争创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目前省属企业共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53个、院士工作站30个、博士后工作站36个。发挥好山东国资科创基地、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关键资源信息协同平台作用,开展“*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工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目前省属企业共建成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6家,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科创企业等100余家成员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与协同创新。
坚持市场化方向,坚定不移破除体制机制弊病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才能充分激发内生活力动力。2018年6月13日,*总*在万华烟台工业园考察时强调,“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活力动力不足是阻碍国企发展的关键问题,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是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活力效率。
规范公司治理运作。推动*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出台国有企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和负面事项清单示范文本,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制定“三张清单”,*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董事会建设,省属一级企业及1703户各级权属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并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议事清单,实现应建尽建。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已建立董事会的省属各级企业均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已建立董事会的省属各级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同步建立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制度。
积极稳妥推进混改。高质量引进战略投资者,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对拟混改企业逐户评估,“一企一策”制定方案,稳妥有序推进。近年来,省属企业通过混改共引入社会资本627亿元,引入一批知名企业。高水平推进上市,把上市作为推进混改的重要途径,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增至48户,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高标准强化监督,出台《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混改全过程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出台《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实施办法》《加强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引导混改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确保混改成效。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开展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基本建立。打破“铁饭碗”,全面建立省属企业员工常态化退出机制,实现全员业绩考核全覆盖。搬掉“铁交椅”,省属各级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把对管理人员的考核与职务调整挂钩,树立了优胜劣汰的鲜明用人导向。破除“铁工资”,省属企业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绩效年薪占比超过60%,同类管理人员薪酬差距平均在2.6倍以上,市场化分配机制全面建立,多劳多得观念深入人心。
坚持抓牢“一把手”,坚定不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总*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改革工作能不能落实到位,落实责任是关键。近年来,山东省创新国企改革落实机制,拧紧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考核制度,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了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建立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制度。创立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述职问询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在企业负责人述职基础上,随机抽取题目,由领导和专家进行追问、点评,指出问题,明确整改要求;整个过程揭丑亮短、不留情面,面对“辣味”十足、尖锐直接的提问,许多企业负责人纷纷立下“军令状”。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协委员和职工代表现场评议,结果当场公布,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各占30%、50%、20%的比例强制分布。用好问询成果,将企业负责人在述职问询时承诺的事项,细化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限,在报纸和官网官微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按季度调度承诺事项完成情况,通过印发文件、媒体公布等方式进行通报。
建立改革绩效评价制度。出台《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配套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企业述职问询结果和述职问询承诺事项完成情况纳入其中,对企业科技创新、三项制度改革、*的建设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按30%权重计入经营业绩考核,直接与薪酬挂钩。对考核结果位次靠前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优先推荐为全省优秀企业家;位次靠后的,结合平时工作表现,在综合研判基础上,实行末位调整。对不想改、不敢改、不真改的企业负责人不留情面,就地免职、降职或调整,倒逼企业负责人扛起主体责任,种好改革“责任田”。
建立三年行动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完成进度要求,每月对省属企业进展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按得分高低排名,结果直接通报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年对各市三年行动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统一标准、严格把关、认真细致逐项量化赋分,对评估结果为A级的市在全省通报表扬,对评估结果为C级的市发函督促,以鲜明的结果导向推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作者:山东省国资委*委*、主任)
责任编辑:张少义